目光的长远是成功的必要条件作文
目光,能有多长?是不是长过黄河九曲,银河九宵?目光,能有多快?是不是也如白驹飞驰、雷霆跃迁?目光,能有多准?是不是有人精雕细刻、心血涤洗?
目光的长远,有时决定了生活的长短。目光放得太长,将理想置于珠峰之颠,等到攀爬至半山才悔悟自己定错了目的再慢慢缩小心中的当年豪气,一步步退回山底回平庸。因目的长大而失去理想的勉励,如此的生活四处可见。目的放得太短,走一步看一步,最后必因对未知的恐惧,对突兀而至的打击的措手不及,对运势安排的低头屈服,而成为不想当将军的士兵!目光到底该多长多短?有人说:目的是对生活的格局,格局往往决定了结局。假如定位自己为金子会惧怕被埋没,试着缩短,做雨天保护鞋子的青石;假如定位自己为翻腾的画眉会忧虑生命的平淡,试着拉长,做翅击长空睥睨苍穹的雄鹰!
孔子有一个学生由于救了一个溺水的孩子而同意了孩子爸爸为表感谢而送他的一头牛,众人都批评他贪心,孔子却赞扬了他;另一个学生在外国赎了一个鲁国奴隶回国后,没向政府报账,众人都赞扬他品格高尚,孔子却批评了他。孔子的做法不无道理。救了人后同意报酬的那个学生,短期内会遭到大伙的批评,但从长远来看,这可以鼓励更多的人去救人;赎了人后却不报账的学生,短期内得到大伙的表彰,但从长远来看,如此反而会致使大家不敢随便救人。因此,在面对各种选择的时候,大家不可以只顾眼前的利益,需要把目光放长远些,分析更周全些。
春秋时期,范蠡是越王勾践的主要谋臣。他为勾践出谋划策,帮他指挥军事,灭了吴国,使越国称霸中原。他深知勾践为人,可与共患,难与处安,为了防止鸟尽弓藏,兔死狗烹的运势,他主动功成身退,弃官经商,并改名换姓为陶朱公。正是由于范蠡有长远的目光,才得以善终,还在商业界做出了一番收获。把目光放长远些,方可为集体取得更好的进步。